技术管理(1)--团队建设

一、成员能力与提升

1、技术能力

成员技术水平、技术背景,这个往往是招聘的时候最重要的一部分,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。

技术深度:对负责技术理解到什么程度,使用层面、原理层面、源码层面等。

技术广度:除了一个方向外,其他方向涉猎程度,是一个点、还是一根线、还是能形成一张网。

2、通用能力

逻辑层次能力:表达的时候脉络层次分明,避免想到哪说哪。

沟通协作能力:是否愿意与人沟通和合作,避免偏激固执,自己玩自己的。

推进落地能力:比较综合涉及到方案、任务管理、风险识别、进度把控、协作等。

自我学习能力:没有一劳永逸,学无止境、避免停止不前。

3、人格品质

迎难而上、持之以恒、坦诚务实等等,每个都有特质,善于发现别人优点。

4、自身修为

工作生活的思考,如何过好这一生,有点修身悟道的意思。

投射到工作中,体现为面对冲突分歧的心境。

二、成员意愿与激励

1、正向引导

学习榜样,工作中给自己找一个偶像。

导师引导,入职时或者应届生入职往往会安排一个导师引导。

学习空间,给予学习方向和空间沉淀。

2、反向促进

工作要求,明确要求要完成的事项与时间。

学习任务,将学习当任务明确要求。

3、绩效惩戒

绩效奖励,奖励拿到结果的,主动提升意愿的成员。

绩效惩戒,惩戒缺乏提升意愿、投入度低的成员。

三、团队分工与协作

1、团队分工

复杂的事情需要依靠团队完成,谁干啥就需要有个分工。

组织里通过划分部门、业务域,来从整体上分工。

以及部门内部的二级、三级部门等的划分。

常常随着业务的发展伴随着部门的设立、合并和撤销。

内部的成员角色、负责事项、互备更细粒度的分工。

另外一种形式的虚拟组织也经常设立,比如:技术委员会、风险委员会、架构委员会等等。

通过设立虚拟组织的形式,来推动跨业务域、跨部门的整体事项。

2、团队协作

越是重要的事项、跨部门协同的事项,越需要全局统筹。

协作机制,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和任务事项,而跨部门协作时,协作事项如何安排,什么优先级,需要在机制上明确。

没有一个协作机制,往往出现推不动、一拖再拖的现象。

互信和默契,对承诺的兑现一点一点积累。

四、团队梯队与文化

1、梯队建设

从专业匹配度、工作投入度、沟通协作度、相似互补度等选拔核心骨干成员。

打磨团队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,避免核心人员离职后青黄不接。

2、团队文化

公司往往会有价值观,成为外界对公司体感的文化标签。

具体到小团队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质,比如:靠谱、谨慎、敢想敢干、代码极致等。


技术管理(1)--团队建设
http://47.123.5.226:8090//archives/tuan-dui-jian-she
作者
pony
发布于
2024年06月01日
许可协议